天才一秒记住【新键盘小说网】地址:xinjianpan.com
因为路途的缘故,当顾怀带领着从北境各地征召的预备兵力以及部分地方戍卫部队到达前线的时候,已经算是深秋了。
草木枯黄,叶落归根,燕云十六州因为雨水充沛而汹涌的河流池塘也会在这个时候开始渐渐干涸下去,直到明年再开始一个新的轮转。
然而,正所谓秋高马肥,这个年头自然气候的循环、农业生产的规律摆在那里,无论魏辽都摆脱不了这些限制,只有在秋收之后,深冬之前,燕云地区的军队才能算处在最佳状态。
也难怪双方都默契地在此时开始动兵了。
唯一有所区别的,便是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魏国手里,收复幽燕以后,这场北伐什么时候打,就真的是魏国说了算,辽国接连失利,国内形势动荡,真要举国南下,再输一场那就真要把家底都输光了,所以比起进攻,此时的辽国显然更适合防守,只要能守住中京道上京道,或者再贪心一些解了西京道之围,有草原这个源源不断产出骑兵的根基之地,再过十几二十年,等到下一代辽人长大,等到国内的动荡稳定下来,那么魏辽之间模糊不清的态势便会再一次明朗起来。
也难怪辽国会直接调动上京道中京道所有可用兵力堵在了魏辽边境,甚至从草原的直系部落也抽调了大军南下,既是给自己人壮声势,也是为了告诉魏国:虽然之前输了几场,连南京道都丢了,但如果真的玩起命来,只是魏国还不够看,最理智的选择,就是退回南面,等到双方舔舐完各自的伤口,再来分个生死。
然而问题偏偏就出在这里--魏国很显然是打算把该做的事在这一代做完,准确的说,是准备在一两年内就给辽国下葬。
战火有了燃起的趋势,伴随着秋叶的飘落,沙场秋点兵便不再是一句诗词,而是成了实景,幽燕与辽国中京道、上京道乃至西京道接壤的边界上,背靠江南、蜀地、河北三地数十州拼尽全力供给的北境边军一口气投入了实打实的十余万大军,堪称浩大。
当然,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这一次魏国到底从北境从整个帝国抽调征召了多少军队,这些军队如何分布在幽燕与辽国接壤的三面,没有人清楚,而辽国的兵力比起魏国只会多不会少,毕竟辽国从来都是号称“带甲百万之众”,光是上京中京堆在边境的大军便近了二十万,算上西京道仍在死战彷佛被抛弃的孤军,算上草原里那些上马作战下马游牧的无数子民,很明显辽国才是这个时代最为凶悍的战争机器。
如果再算上征召的民夫、辅兵,那么双方这一次极为默契的集中兵力,最终到达战场的人数可能会超过...四十万。
这才是真正的国战,拼尽一切,压榨出所有的潜力,连最基本的生产与工业都受到影响,从百姓的嘴里夺走口粮,连绵的民夫牛车驴车往返于前线后方,让那些处在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生命力最旺盛的汉子拿起武器,朝着前方不断地前进,前进!
一边是深怕夜长梦多,力求毕其功于一役,一战打出天下太平,另一边则是不畏战、不怯战,游牧劫掠起家的民族只会在战场上露出残忍狰狞的一面,或许更晚开战更有胜算,但既然敌人都来到了面前,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后退一步。
来,来厮杀,来征服,胜者获得一切,败者亡国灭种!
无数围聚在长城后方,或操练或休憩或巡逻或警戒的魏军士卒,看着那从南方跋涉而来,浩浩荡荡的王旗亲卫,还有那杆没有丝毫晃动,代表着大魏靖王的旌旗,感觉身体里的某一部分渐渐涌出一股沸腾的、澎湃的战意,不知道是谁第一个举起手里的武器,朝着那匹白马嘶喊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泡菜中文网】【抖音中文网】《泰昌大明》【追看书】《捞尸人》《无限公路就业指南》《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成为雍正妹妹之后》《1978合成系文豪》
《大魏风华》转载请注明来源:新键盘小说网xinjianp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